原标题:他们为城市“放哨”
他们24小时“焊”在指挥中心。
每天早晨,王兴超一睁眼就拿起手机看天气预报,这是他多年的习惯。大庆市应急管理局指挥中心(以下简称“指挥中心”)的每个人都是如此,因为一旦出现极端天气,就意味着安全风险增大,他们必须时刻准备着。作为全市应急处置突发事件的“中枢”和“大脑”,指挥中心需要全年365天、全天24小时承担应急值守任务,时时“焊”在“无声战场”为城市安全“放哨”。
2月3日早上,记者来到指挥中心,30多平方米的大屏幕上,左侧与省应急厅指挥中心联通,右侧则连接我市各县区应急局指挥中心,同时市内繁华街道、重点卡口也在“监控”范围内。一排排工作席位上,包括消防、公安、交通等6个派驻单位,一旦出现安全风险等问题,各部门会立即联动,快速反应。
王兴超是指挥中心副主任,记者见到他时,他与同事交班完毕,开始了24小时值守。
“铃铃……”在指挥中心内,每一个电话都可能极为重要,派驻单位与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各司其职,随时应对各类突发情况。
“眼瞅着春节了,对于指挥中心来说,‘群众过节,我们过关’。”王兴超说,每年这一时期,燃放烟花爆竹增多,火灾事故风险增大,他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。
中午,指挥中心值守人员需换班吃饭。一天24小时,“时时放心不下”成了每个人的工作常态。
除了盯住电话,还有专人盯着大屏幕,特别是季节交替时。“冰面都开化了,怎么还有人行走,太危险了。”一次,王兴超轮巡期间,发现肇源县一处江面存在安全隐患。为此,指挥中心立即拟出安全提示函,发给各县区,加强江面安全管理,避免发生危险。
“对我们来说,每次雨雪风霜都是挑战。”副主任李新鹏说,去年7月末,我市多次出现极端天气,且全省汛情形势严峻。那段时间,他们天天都“焊”在单位。正吃着饭,接到汛情统一调度通知。时间紧任务重,值班人员分工明确,迅速搜集我市各地汛情情况和各行业部门防范应对情况,形成汇报材料,会后第一时间对各县区应急局进行视频调度,确保上级部门部署要求落实到基层末梢。
“不仅要值好自己的班,还要紧盯天气变化和各类气象灾害预警信息,和同事们一起对复杂敏感情况进行研判,组织应急响应,并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意见。”李新鹏说,指挥中心的每个人,不管是否值班,思想上一刻也不敢放松。
呼叫:“肇源、林甸……”在指挥中心内,每天需不定时对各县区 “叫应”。当大屏幕中传来一声声“收到”后,值班人员才安心。为何要随时“叫应”?因为应急响应就是与生命赛跑、与时间赛跑,反应快一点,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就会更有保障。
全年365天、全天24小时值守,谁家中有事咋办?找付俊涛!“老付除了正常值班外,还肩负着‘替班’,有人请假,都由他顶上。”同事们告诉记者,他们这个集体有很强的凝聚力,闲时各司其职,忙时谁都不退缩,15名工作人员形成合力,让指挥中心一刻不停地运转。
冯泽鹏天天围着电脑、大屏幕转,虽然枯燥,却要和硬件设备“处好关系”,保证正常运转;杨博文一心扑在工作上,每天好似“小灵通”,对接各部门了解各类情况。
采访结束已是深夜,离开时,记者回首望去,见点点星光下,指挥中心内灯火通明……